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

日本拉麵在台灣 II


沾麵,麵條浸入沾麵醬,連麵帶汁的吸入口中,麵條食用完畢,沾麵醬加入高湯,無負擔的喝湯。

三田製麵所

有拉麵及沾麵選擇,店家自慢之作是沾麵,口味區分為濃厚魚介豚骨原味及辣味,湯頭是以豬大骨、蔬菜、雞爪及柴魚等熬製而成,自製麵條則是傾向於烏龍麵的較粗拉麵,份量可選小、中、大及特大,麵條及沾麵醬也可選擇冷熱。

濃厚魚介豚骨沾麵,冷麵+熱沾麵醬,店家建議麵條沾上七分沾麵醬食用,我的口味較重,彈牙的冷麵完全包覆沾麵醬,再用力的吸入,醬汁有濃厚的柴魚香氣,大尺碼拉麵很輕易的裹上醬汁,如果是咖哩烏龍麵的愛好者,應該也會愛上這溫潤口感,激似烏龍麵的麵條有咬勁,再搭配大蔥,蔥白的辛辣感提升了口味的深度,筍乾外脆內軟,合格的塘心蛋。



吸完麵條,沾麵醬加入高湯沖淡,很順口且心滿意足的句點,忍不住想要假掰的雙手合十說 " 謝謝招待 ",日本人吃拉麵會搭配煎餃還有飯,不禁覺得胃口真好,三田有很特別的配菜,是把自製粗麵油炸成酥脆的點心麵,是再訪想嘗試的配菜,喔!還有日式炸雞!

山頭火

是火頭山還山頭火,來自北海道旭川,原本是衝著豬頰肉( Toro )而去,但當天Toro肉完售,所以選擇了鹽味拉麵,湯底是用豬大腿骨及蔬菜熬製16小時而成,叉燒則區分五花肉與Toro肉兩種。


鹽味拉麵中間的一點紅,外表帶點嬌羞然而內在實在很油膩,湯頭口味確實蠻清爽甘甜,但表面浮上的豬背脂油,讓人越喝越有罪惡感,再搭配五花肉肥瘦五五,忍不住想拿出吸油面紙吸臉上的油,中細捲細麵倒是蠻有彈性的,還不錯,感覺是碗味道清爽但嚐起來卻油膩有點衝突感拉麵,食後比較有興趣的是Toro肉,卻不是拉麵。

一風堂

頗負盛名的博多一風堂,在排隊熱潮後的平常日傍晚前往,店內裝潢走白丸元味及赤丸新味兩者標幟風格,特別又有質感,拉麵除了招牌白丸及赤丸招牌口味外,還有辣肉味噌口味。


白丸元味,湯頭標榜著濃郁而深奧的絕妙美味豚骨湯頭,讓人想一飲而盡,湯頭確實細緻,但個人覺得不夠濃郁,反而有些稀薄,據說豚骨湯有加入豬頭熬湯,讓人想起電視冠軍王,拉麵職人各自展現自己的獨門密技,豬頭載浮載沉的在深鍋中畫面也一閃而過,麵條是有嚼勁,越嚼越有麥香味的細麵,但喜歡再粗一些的麵條。


赤丸新味,豚骨湯頭添加了特製密傳辣味噌及香油,讓湯頭多增加了些香氣,我偏好赤丸,但湯頭更濃郁些更好,現在喝到稀薄的湯汁,感覺都會有些空虛。


香酥牛舌串揚,牛舌外扒緊緊的酥脆炸衣,沾上酸甜醬汁,牛舌纖維明顯,熱熱吃感覺還不錯,另外也有網友推薦他們家的叉燒刈包。

旺味麵場

來自北海道的味噌拉麵專賣店,味噌濃度比較 : 北海道 > 信州,九州麥味噌則較甜,無所畏懼的點了口味最濃最鹹的北海道味噌拉麵,配菜是帶皮馬鈴薯,信州拉麵則是放上菇蕈及貢菜,九州拉麵則是甜地瓜。

北海道味噌拉麵湯頭的確非常濃厚,鹹得讓我舉白旗投降,但厚工的厚切叉燒不錯吃,先用紅茶水讓肉質軟化後,塗滿味噌冷凍一天,再炙烤而成,有嚼感又有肉香氣,但不得不再說一次阿,湯頭鹹度感覺有些傷身,或許可以考慮點相較下口味較不重的信州或九州拉麵。

店家也有推出淑女套餐 ( 撥髮 ),就是挑選喜愛的拉麵 ( 麵量一半 ) + 味噌布丁 = 價格不變 ( 女性限定 ) ,味道鹹甜鹹甜,滋味奇妙,還蠻喜歡的。

麵家三士

來自東京,承繼自鹿兒島老店 '' 我流風 '' 密傳口味,湯底是用豬大骨、雞骨及昆布等材料熬煮,點餐時完全以叉燒數量決定,華麗三士有4片叉燒,龍馬三士有3片叉燒。


龍馬三士,湯頭有針對台灣口味調整,介於濃厚與太淡間,麵條有彈性但感覺普通,讓人期待感很大的叉燒,作法是先蒸後滷,出麵前再烤,所以周圍略焦,但吃起來又柴又硬,華麗三士的4片叉燒,顯得黯淡不華麗,不推薦。

在台日本拉麵店最喜歡屯京拉麵、三田製麵所及樂麵屋,在口味上也有越吃越重的趨勢,拉麵最迷人之處,還是在於湯頭的細緻表現及麵條搭配的無間,咻咻咻地吸進湯汁及麵條,中華一番的誇張畫面,再度在腦海重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