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
荷 比 雜食 記
荷蘭讓我最期待的食物是 - 鲱魚 haring,生魚經過醃漬,伴著洋蔥,最道地吃法是抓起尾巴,以吞劍般姿態食下,原本以為是大街小巷中都可見的在地美食,到了當地打破了原本以為,只見三明治或是薯條攤位。
在方塊屋,遇到唯一台灣人,也打探起鲱魚的消息,她在阿姆斯特丹的馬雷吊橋有吃過,如果梵谷美術館不必排隊購票入場倒是會考慮去阿姆斯特丹,最後還是選擇在荷南遊覽,之後談論或是想到沒吃到 haring,居然有點心痛的感覺,原來除了感情外,食物上的遺憾也會帶給人這般感受。
與購物中心結合的Utrecht車站,倒是比較喜歡單純點的火車站,簡單的在站內設置書報攤或小商店,走出站外可見伴隨著當地居民日常的交通驛站樣貌。
異國,瞥見東方臉孔,總讓人多些關注,尤其是遇到困難時,在操著不熟悉的語言困頓數天,得到連珠炮講出中文的快感,也得到了幫助。
在荷香港人的熱心指示下,找到了主教堂,附近有許多藝廊及文藝店,隨機走進一間文藝店,方便帶走的就是明信片及卡片,越挑越多,越逛越喜歡,帥氣的店員也越看越喜歡 (哈),最後在理智下,難以取捨的把一張張明信片放回架上。
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
日本拉麵在台灣 I
小時候很喜歡高雄中華路上的 珍珍珍日本拉麵 ,當時覺得濃厚的湯頭配上軟嫩叉燒及帶Q勁的麵條,這美味讓人幸福不已 ,也對於地獄拉麵、正油拉麵這些口味和名稱感到新奇及躍躍欲試,這家拉麵店至今仍位於中華路上,但是否再度回味會有同樣美妙感受,充滿著不確定,但至少回憶是美好的。
學生時期,常常光顧逢甲福星路上的 - 九州豚骨拉麵,那時最喜歡奶油玉米拉麵,那種鹹甜奶台式拉麵味,符合學生超值需求及天冷會想來一碗的拉麵。
道地的日本拉麵,在漂洋過海後,另起爐灶,有些在口味上做了妥協,常見的是鹹度的調整,或是後續品質控管不佳,塘心蛋成全熟蛋,湯頭變稀薄,當然口味這事很主觀,就像是飲料可以半糖三分糖半冰少冰,也出現了可以選擇麵條硬度及粗細、湯頭濃淡、要蔥不蔥等客製化口味拉麵店,像 -
樂麵屋
選擇讓人感覺彈性,也可避免不合口味的困擾,個人很偏好豚骨拉麵,在樂麵屋第一次吃到叉燒焦蔥豚骨拉麵,當時的感想是,濃厚的豚骨湯頭,加入焦蔥讓湯頭更活潑,且有脆脆口感及蔥香氣,加上基本的塘心蛋及筍干,最後評語 - 一碗好拉麵 ( 真詞窮,擦汗 )。
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
漫 遊 東 京 - 淺草 & 六本木
淺草
旅遊書上總是訴說著經典中的經典 - 淺草寺,在各式傳播媒介中,不厭其煩的出現雷門形象,理所當然的列入必去之地。
走出 hostal 的巷子口,Rox百貨公司巷口間就可看到遠處的天空樹及新仲見世通,如往昔的進入地鐵,打算先去別處逛逛,還沒睡醒間,抵達了不是預計的上野站而是淺草站,我也醒了,錯誤的地鐵方向帶我到了走路15分鐘就到的淺草寺,只能將錯就錯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